【原文】
河伯曰:“若物之外,若物之內(nèi),惡至而倪貴賤?惡至而倪小大?”北海若曰:“以道觀之,物無貴賤;以物觀之,自貴而相賤;以俗觀之,貴賤不在己。以差觀之,因其所大而大之,則萬物莫不大;因其所小而小之,則萬物莫不小。知天地之為稊米也,知毫末之為丘山也,則差數(shù)睹矣。以功觀之,因其所有而有之,則萬物莫不有;因其所無而無之,則萬物莫不無。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,則功分定矣。
【譯文】
河伯說:“是從物性之外還是從物性之內(nèi)來區(qū)分它們的貴賤?怎么區(qū)分它們的大小呢?”北海神說:“從大道來看,萬物沒有貴賤之分。從萬物自身角度來看,萬物各自為貴,而以對方為賤。從世俗觀念來看,事物之貴賤不是自身所固有的。從萬物的差別來看,如果順著萬物大的方面視其為大,那么萬物沒有不是大的;如果順著萬物小的方面視其為小,那么萬物沒有不是小的,天地既可看作像一粒細(xì)米那般小,一根毫毛末梢也可看作丘山那般大,那么萬物大小的相對性很明白了。從事物的功用來看,順著其有用的一面看,萬物沒有不具功用的;順著其不具功用的一面看,則萬物沒有具備功用的;明白東與西雖然方向相反卻又相互依存的道理,則萬物的功用職分就確定下來了